找到相关内容73篇,用时2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佛教与文化

    独立的实在自体。所谓无常,就是说一切事物都客观存在到时空条件的制约向变动不居。所谓因果相续,就是说因缘所生的一切法(事物或)同然是生灭无常的,而又是相续不断的,如流水一般,前前逝云,后后生起,因因果...

    吴新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04359737.html
  • 妙莲老和尚开示:念佛法乐知多少

    、观想、、持名。“实相”无相,末世凡夫根基陋劣,尚无般若慧念实相佛;至于“观想”、“观相”,众生心粗境细,也不易如法观之,故重在“持名念佛”。念佛的“念”字是“今、心”所合成。一般人以为念佛是口念...内心有诚,外行自然恭敬;端身合掌、威仪严整、眼不张望,心也静下来、不胡思乱想,久之功夫就能用上路。心毫无至诚,当然一切都定不住了;站也辛苦、坐也难受,又是昏沉、又是散乱了! 三、作无常道可成 有人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42576198.html
  • 净业四忌--江味农居士

    再用功,那么,心就比较干净;若是刚做完一事,就匆匆进佛堂,做功课,这就会心头乱糟糟,一时安定下不来。所以说,遽不得。 第二层,疑畏不得。疑是忧疑,畏是怖畏,这是用功在渐进时所有的。在没有念佛之前...本文录入自魏磊辑著之《净宗法语大观》。此白话文由江味农居士之《金刚经讲义节录》附录 翻译而来。 以下附江味农居士原文 一心念佛时,急遽不得,疑畏不得,放松不得,矜喜不得,此四句共含八句,应分四层之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140676747.html
  • 波罗蜜忍辱研究 恒毓(博士)

    。”“先用顺道思慧,后得现智。如牧人,先迹,以比智之在此中,后则现见,行者亦尔——先以忍比之、思量泥洹,然后以智现见。”“胜名近道,此慧为智,故名为忍,如为苦法智名苦法忍。”   当它作动词...吴王夫差的国破家亡,不就是被越王勾践以“负重型忍辱”耐心地“服事”了三年而“荣”昏了头脑才导致的吗?正因如此,佛学当中才特别强调“荣”的“辱性”。《楞严经》中的五十阴魔说,就是为了告诫修习禅定的人——...

    恒毓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6435777195.html
  • 敦煌莫高窟

    历时千年)、规模最大、内容最丰富,为佛教修行、、礼拜的圣地,所以本文指的是狭义的敦煌石窟即莫高窟。   莫高窟群建在今甘肃省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处的鸣沙山东麓断崖上,坐西朝东,面对三危山,洞窟密布...

    杨学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6583778774.html
  • 周易禅解(5)

    。诚能以通变。变以极数。则易之至变。遂为我之至变矣。   易。无思也。无为也。寂然不动。感而遂通天下之故。非天下之至神。其孰能与于此。   夫易虽至精至变。岂有思虑作为于其间哉。惟其寂然不动。所以感而遂通。诚能于玩辞观变玩占之中。而契合其无思无为之妙。则易之至神。遂为我之至神矣。   夫易。圣人之所以极深而研几也。唯深也。故能通天下之志。唯几也。故能成天下之务。唯神也。故不疾而速。不行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21544289.html
  • 马一浮国学及其特色

    二为〈群经大义总说〉及〈论语大义〉,卷三为〈孝经大义〉,卷四为〈诗教绪论〉〈礼教绪论〉,卷五为〈洪范约义〉,卷六为〈卮言〉,正是要讲明经义的。   一九四一年,《讲录》讲毕印出,教育部要书院填报...教、一致,曾有信〈致彭俞〉云:“譬如仁者向时治《易》,、玩辞,决不偏废。今欲习观,加持密咒而废教典,可乎?夫教观一也。……有教无观则罔、有无教则殆”。以此态度说经,当然在文辞文献层面也就不会...

    龚鹏程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9045791640.html
  • 以天台遗则佛窟学之特色

    雕有佛像。如鸠摩罗什译的《坐禅三昧经》卷上云:   谛观佛像相好,相相明了,一心取持还至静处,心眼佛像。令意不转,系念在像不令他念。……如是不已,心不散乱,是时,得心眼见佛像相光明,如眼所见无有异也。”   据《迦叶经》说,释迦牟尼前生为精进王子时,即曾趺坐,并因此而得成佛道。后来,“佛告迦叶,昔大精进,今我身是,由此像,今得成佛,若有人能学此,未来必当成无上道”。   观佛,就是观佛之...

    曾其海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84241413.html
  • 《坐禅三昧经》中五门禅的思想及意义

    。罗云。能修行安般者。则无愁忧恼乱之想。获大果报。得甘露味。”   《坐禅三昧经》在介绍了如何对治贪、嗔、痴、散乱后,又介绍了如何对治这四种病都有的法门,即对治多等分的念佛 。这种观法是让人观想佛...了智慧、神通。佛说自己“由此,今得成佛,若有人能学如此,未来必当成无上道。”   《五门禅经要用法》中具体解释说:“佛为法王。能令人得种种善法。是故坐禅之人先当念佛。佛者能令人无量罪微薄得诸禅定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80861896.html
  • 礼佛、访胜、西域行——玄奘三藏法师圣迹巡礼记实(一)

    ,下手易而功德高。又此法门,总摄万行,全事即理,全妄即真,现生预入圣流,临终随佛往生,开佛知见,同佛受用。又以持名、、观想、实相四种念佛中,实相念佛,是难中之难,非今日下根者,所能企及。又关于念佛...而这般妙用,总  在一句弥陀上,此一法门,旨深意远,非博学久造者,  不能洞达耳。  同处文,又解释西方净土,具有八义:  (一)以五色论之,西方为白色,无诸染污,此洁白之也。修净土者,以一句弥陀,...

    胡 子 英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103665589.html